
高铁架梁施工现场正规配资炒股平台,箱梁与桥墩间仅15厘米的狭长缝隙,藏着一个曾让施工团队束手无策的棘手难题。作为衔接梁体与墩台的“关键纽带”,支座板调平需严苛满足水平度误差<2mm、高程偏差±2mm的“毫米级”精度要求。可传统测量工具在狭小空间里“束手束脚”,现有装置又普遍存在结构复杂、成本高昂的问题,精准测量支座四角高差,一度成为阻碍施工进度的“拦路虎”。

“不能让这点空间难住咱们!”中铁六局丰桥公司技工满辉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扎根架梁一线多年,他见证过太多因测量偏差引发的返工,更深知精准数据是桥梁安全的“生命线”。从那天起,满辉的口袋里多了个速写本,工休间隙、下班之后,他总对着支座板草图反复琢磨:“怎么才能让工具‘钻’进狭小空间,又能快速精准读数?”
无数个夜晚,宿舍成了满辉的“创新实验室”。他趴在桌上反复画图、修改方案,从材料选型到结构设计,每一个细节都精打细算、反复推敲。十几种组合方式被逐一尝试,不理想的设计一次次被推翻,最终,一款适配狭小空间的L形结构设计在他脑中成型——刻度尺保障核心测量精度,水平底座提供稳定支撑,伸缩杆实现长度灵活调节,外层包裹的胶皮套还能有效保护支座不受损伤。经过无数次调试打磨,一款轻量化、易操作的L形伸缩测量装置终于应运而生。
首次在施工现场试用时,同事们都替他捏了把汗。满辉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地将工具缓缓伸入狭长空间,灵活调整伸缩杆、精准对准刻度,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支座四角高差测量。当测量数据与专业仪器比对,误差微乎其微时,现场工友们纷纷点赞:“太好用了!省时又精准,再也不用费劲巴拉地摸索了!”这款创新工具不仅成功攻克了狭小空间测量难题,还能拓展应用到其他施工场景,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与作业安全性。
这并非满辉的唯一创新成果,他设计制作的“箱梁吊具锁紧工装”同样破解了施工中的实际痛点。目前,这两项实用新型已在公司各个架梁工点全面推广应用,成为一线施工的“得力助手”。而这些“小发明”能顺利落地生根,离不开公司工会的大力扶持——多年来,工会持续开展“五小”创新成果评选活动,为像满辉一样的基层职工搭建起展示才华的创新舞台,提供专业技术指导、充足资源支持和广阔推广渠道,让“小点子”能落地、“小创造”有价值。
从一线技工的“灵光一闪”到破解施工瓶颈的实用工装,满辉的L形伸缩测量装置,正是“五小”创新精神的鲜活注脚。在企业的鼓励与扶持下,越来越多基层职工立足岗位、大胆探索、勇于突破,一个个“细微创新”如同涓流汇海正规配资炒股平台,凝聚成推动高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创新故事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田林)
维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